——生活垃圾資源化利用工作有序推進
近年來,山東省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緊緊圍繞“三化統籌推進、城鄉一體發展”的總體工作布局,把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和資源化利用作為提升農村人居環境、加快鄉村振興的民生工程,緊緊抓住國家和省級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和資源化利用示范縣(市)建設機遇,以城鄉環衛一體化為基礎,全域布局、示范引領,三級聯動、科學推進,著力打造全域覆蓋、全民參與的垃圾分類和資源化利用示范樣板。截至目前,當地投資4000余萬元,在13個鎮新建生活垃圾分類資源化處理站30座,實現垃圾分類設施鎮域全覆蓋、行政村覆蓋率達到80%。
據介紹,鄒城市在推進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和資源化利用過程中,不斷完善和強化“三個四”運行管理體系,成效明顯。
首先是四項機制設定。一是公司化運營機制,鄒城市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按照保潔公司“一桿到底”、管理作業互相分離的標準,經過公開招投標程序,將13個鎮、543個行政村及621公里國省道、縣鄉公路的保潔任務全部托管給專業公司運營。二是市場化競爭機制,打破農村環衛一家公司壟斷的局面,引入3家保潔公司,實行分區域競爭作業,依據考核成績每年對市場重新劃分。三是標準化作業機制,編制《城鄉環衛一體化工作規范》《鎮村保潔標準》等操作規程,著力建立起標準完善、一體管理的標準化環衛作業體系。四是完善考評獎懲機制,成立監管機構對各鎮履行監管職責、保潔工作實效進行常態化考核,根據考核成績進行獎優罰劣,并將城鄉環衛一體化考評納入全市對各鎮街的半年及全年綜合考評成績。
其次是四個保障到位。一是財政資金保障到位,鄒城市把城鄉環衛專項資金列入財政預算,市財政每年投入近4000余萬元,強力保障環衛一體化工作開展。二是基礎設施保障到位,按照每5萬人配備1部壓縮垃圾清運車、每3萬人建設1座水平式壓縮垃圾中轉站的標準,配備垃圾中轉站30余座,確保農村生活垃圾日產日清。三是環衛設備保障到位,購置大型中轉車、清掃車等各類機動車輛,配備吊臂式垃圾箱1800余個,按照每戶配備1個20升垃圾分類桶、每10戶配備1個240升垃圾桶、每村配備1個240升有毒有害垃圾桶的標準,配備各類垃圾桶3萬余個,購置保潔三輪車2500余輛,有力保障垃圾轉運需求。四是作業隊伍保障到位,按照村居每500人或每個自然村至少配備1名保潔員、國省道每3公里及縣鄉公路每5公里配備1名保潔員,每個鎮配備1名區域經理、每個管區配備1名保潔管理員,切實抓好保潔、清運、處理三支隊伍建設。
最后是四項措施監管。一是健全監管機構,鄒城市成立了農村環衛監管辦公室,推行“公司運營、政府監管、群眾監督”的運行模式,在市、鎮、村分別設立專職監管機構和監管員,全面構建分工明確、責任具體、上下聯動、協調配合的監管體系。二是落實監管責任,明確市、鎮、村、保潔公司四級監管責任,市農村環衛監管辦公室負責對各鎮履行管理職責進行監管,各鎮負責對保潔公司作業質量進行監管,各村居負責對保潔人員日常工作進行監管,各保潔公司負責對保潔隊伍作業質量進行內部監管,層層落實監管責任,逐級傳導工作壓力。三是完善監管制度,制定出臺《城鄉環衛一體化實施方案》《城鄉環衛一體化工作考評辦法》,嚴格落實“日巡查、月評比”監管制度,成立督查組進行常態化巡查,建立督導檢查、電話調查、定期通報、質量獎懲制度,每月對各鎮進行考核排名,考核結果與保潔運營費用兌現掛鉤,形成督查、反饋、整改、落實環環相扣的監管鏈條。四是加強群眾監督,始終以群眾滿意為工作標準,每季度組織一次群眾滿意度電話調查,及時掌握群眾意愿并迅速整改落實,暢通群眾監督渠道,提升群眾滿意度。
經過不懈努力、精準施策,鄒城市農村垃圾圍城、環境“臟、亂、差”的現象從根本上得到了治理,無害化處理率達到了100%,農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果,農村人居環境水平顯著提高。